2024 年,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推动教师层面的国际交流。从搭建校际合作平台,到教师活跃于国际学术会议;从邀请国际专家开展讲座、引进外籍师资,到助力教师海外访学,一系列举措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校际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我院房喻院士积极推动与俄罗斯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联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促进了我校与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溶液化学研究所三方成立了“中俄‘功能材料化学’联合科教中心”,为我校化学、材料相关学科与俄罗斯院校开展合作研究、联合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鼓励教师参会,扩大院校声誉。2024年我院教师共18人次受邀出席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或大会发言。其中,房喻院士在第二届传感器及应用大会暨第五届光纤和光子传感技术产业与安全应用国际会议和上第十二届新加坡国际化学会议做特邀报告;薛东、王超、马佳妮、彭浩南、边红涛、刘静、刘忠山、刘太宏等老师也分别在第十二届新加坡国际化学会议、第二十九届IUPAC光化学会议、第九届欧洲化学会大会等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我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利于传播科研成果,获取科研信息,增强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开展学术讲座,赋能学科发展。2024 年,我院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共举办 119 场学术报告。其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Amilra Prasanna de Silva、德国乌尔姆大学教授 Max von Delius、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教授 George Fytas 等国际知名学者带来了7 场学术报告。此外,Amilra Prasanna de Silva院士还为我院研究生进行了主题为“Fluorescent Signalling and Molecular Logic Systems”的课程讲座以及学术讨论5场。这些知名专家的报告,为学院带来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和先进研究方法,有力推动学院科研水平提升,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学科持续发展。

引进外籍师资,推动队伍建设。2024年,我院引进外籍专任教师1人,为Ejaz Hussain博士。Ejaz Hussain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在巴基斯坦Karakor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用于化学和生物化学传感的荧光分子材料的合成,曾在Talanta、Analyst等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引进外籍博士后1人,为Arif Muhammad博士。Arif Muhammad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China Tech. Sci.发表论文1篇。截止2025年3月,我院现有外籍教师2人,外籍博士后1人。外籍师资的引进有利于促进学院对外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助力教师访学,提升科研能力。2024年,孔佳副教授依托“香江学者计划”赴香港访学;李吉凡副研究员、王晓明副教授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分别赴日本、英国访学;彭灵雅老师获公费资助赴新加坡访学。博士后范文娇副研究员入选“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将于今年赴澳门访学。截止2025年3月,我院教师具有一学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者1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我院青年教师积极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与相关团队开展科研合作,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持续深化国际交流。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加大外籍专家引进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推动学科、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我院将增强社会服务与国际服务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在国际学术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